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贸易 > 服贸要闻 > 正文

织就中外绿色金融交流纽带

2022-09-08 09:09:11 国际商报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本报见习记者 邵志媛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的消息显示,已将德意志银行(中国)、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扩容,首纳两家外资银行,这将为推动中国金融开放以及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再添一把力。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此举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绿色转型,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对外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给予国民待遇,支持其在中国兴业发展。

专家指出,以名单制管理模式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能够使外资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同时,成为中外绿色金融交流的纽带。

对接国际绿色金融标准

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核心内容是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地提供碳减排贷款,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21年11月,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为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明确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目前实施期为2021年到2022年末,按季操作,属于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记者注意到,2021年纳入的21家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对于此次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扩容,首纳两家外资银行的原因,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本次入选的外资银行,在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和绿色金融方面都具备较多项目实践和先发优势,是中资银行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有利于丰富绿色金融供给主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有利于对接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助力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

财经评论员逄锦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此次人民银行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一方面符合全球环境保护要求,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问题;另一方面借助外资银行的参与,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中国减碳的决心,对中外金融机构交流碳减排金融支持及ESG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大有裨益。

上述两家外资银行也在积极响应。法兴(中国)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表示,首次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体现了中国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对中欧绿色金融合作的支持,助力外资金融机构服务中国经济绿色转型。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则表示:“德意志银行在全球ESG和绿色金融框架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桥梁作用,引导并助力客户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为推动中国的绿色经济转型作出更多贡献。”

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合作

“双碳”目标的实现需各方通力合作,金融机构碳核算也不能一蹴而就。据了解,早在2015年,国外金融机构就开始着手碳核算,发起成立金融业碳核算组织,推出投资组合层面的碳核算标准,迄今已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开展了碳核算并对外公开披露。

逄锦华表示,外资商业银行深化在华绿色金融业务,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合作,以及多样化、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产品的推出,能够更好地支持本地企业的低碳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测算,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未来3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累计需求将达487万亿元。

人民银行表示,下一步还将考虑纳入其他有意愿、有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发挥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优势,助力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将外资银行纳入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为外资银行助力中国经济绿色经济转型开启了‘政策引导+专业服务’的模式。未来更多的外资商业银行的积极融入也需要看其ESG管理框架完备性及以往的业务基础、ESG风险管理能力、参与碳减排实践和绿色转型方面的意愿。”逄锦华说。

对于如何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绿色低碳产业的能力和意愿,吴琦表示,需要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政府层面,应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在市场层面,应加大正向激励,提高金融机构的主动性。构建和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明确大中小金融机构的不同定位。加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如针对企业和个人推出“碳账户”。探索多方协同合作的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风险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效能,拓宽金融广度和深度。在社会层面,应发挥社会组织监督服务作用,参与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