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商务 > 热点图文 > 正文

促进“数字+实体”深度融合

2022-12-12 11:09:12 解放日报

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新形势下,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打破产业之间的边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不仅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需求动力,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供给平台。下一步,要不断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杨力

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新形势下,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是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相关研究与实践显示,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打破产业之间的边界,有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提升科技创新的速度和质量,不仅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需求动力,为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提供重要供给平台。

下一步,要持续促进“数字+实体”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第一,协同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关键核心技术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下一步,需要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算力优化布局。特别要重视融合型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如集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为一体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

同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第二,协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新空间。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战场。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可以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实现途径。因此,有必要着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制造业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

要建设一批跨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平台、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性平台,以及面向特定技术和场景的专业性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例如,“5G+工业互联网”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赋能工业设计、制造、质检等关键环节,能够打造协同设计、无损检测、仿真验证等典型应用场景,有望覆盖各个工业行业领域。

第三,协同推进数字经济红利,加快释放数据生产要素活力。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新形势下,数据已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在统筹发展、数据确权、交易流通、数据定价、安全保障等方面,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破解数据红利瓶颈。

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治理规则和体制机制。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设规范数据交易市场,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第四,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构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支柱。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关键内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趋势。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以释放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为重点,聚焦重点领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从骨干企业、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推动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培育等工程。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现实体企业融入数字化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

推动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和业务产品数字化转型,加速资金、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发挥数字金融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和宏观调控中的政策集成效应。

通过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商,推广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作者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市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主任)